中医调理有一句要诀:“实者泻其子”。当某一脏腑出现实症时,不仅要治本脏,更须从其“子脏”入手泻其实,这正是五行相生理论在临床中的高明运用,子脏过旺,会反向助长母脏之实,形成邪气循环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就比如心火炽盛,常见心烦失眠、口舌生疮、面赤舌红,这是心经实热。如果只清心火,往往不彻底。因心属火,其子为脾土(火生土)。心火过旺,常传于脾,使脾土瘀滞生热;而脾土瘀热,又会反过来助长心火,形成“母病及子,子复助母”之实症循环。所以此时不仅要清心,更须泻脾清热,切断邪气增益之路径。可考虑泻黄散加减,清泻脾积,心火自能渐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再如肺气壅实,多见咳嗽气粗、胸满痰黄、咽痛声嘶。肺属金,其子为肾水(金生水)。若肺实不泻,常下传于肾,致肾水郁热;肾中郁热上蒸,又可加重肺气壅滞。故治肺实常须兼以清利肾之湿热,就可以参考知柏地黄汤加减,使子脏不实,母脏得安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又如肾有湿热,见小便涩痛、腰骶胀重、耳鸣口干,大腿根潮湿,功能差劲。肾属水,其子为肝木(水生木)。肾中湿热可上传于肝,引动肝火;肝火亢盛,又下汲肾水,使湿热胶结难解。因此,清肾之余,也当泻肝火、利胆湿,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,子脏得清,母脏压力自减。
“实者泻其子”,其精髓在于把握脏腑相生关系中“子能助母”的病理传变。不是见脏治脏,而是从子脏截断邪气的去路与归途,从而更彻底地化解实症。
中医上最是讲究辨证论治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用到的方子也不同,千万不要盲目的去跟风乱用,用错了伤身体不说,还花冤枉钱,大家如果有不清楚的问题,我很乐意帮助大家解答!咱们下期再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远网-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-股票免费配资搜加杠网-股票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