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一杯冰美式“提神”,中午一碗冰绿豆汤“灭火”,晚上烧烤配冰啤酒“续命”……三伏天里,“吃冰”成了不少人的消暑标配。冷饮虽爽,但过量或不当食用,肠胃可就遭罪了。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韦琪提醒,吃冰要讲“度”与“法”,别让一时贪凉给身体埋下隐患。
“冷饮温度远低于体温,从口腔到胃肠道都会受到低温冲击。”韦琪介绍,冷饮入喉会导致黏膜收缩、消化液分泌减少,影响消化功能。成年人适应力强,问题不大,但老人、小孩及肠胃不适者要特别当心,大量吃冰,容易引发腹痛、腹泻。
需注意的是,不少咽喉或肠胃有炎症的人,感觉吃冰能缓解疼痛。“这是‘麻痹’假象!”韦琪强调,低温虽能短暂镇痛,但会加重黏膜炎症,不利于恢复,这类人群最好别碰冷饮。
想吃冰又不伤身?韦琪介绍了“三忌”口诀。
一忌空腹。空腹时胃液浓度高,直接来杯冰饮,对肠胃刺激太大。建议先吃点温热的主食,让肠胃“热热身”。
二忌超量。对于饮食,控量是关键!韦琪建议,食用冷饮,每天吃2到3次,每次不超过100毫升为宜,这样既能享受舒爽,也能减少肠胃负担。
三忌花样多。“不少颜色鲜艳的冷饮可能含人工色素、香精、植脂末等材料,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。”在韦琪看来,贵州本地天然食材制作的绿豆汤、冰粉、水果冰浆等都是消暑佳饮。同时,在“吃冰”是还要警惕隐形糖分,因为冰镇会麻痹味蕾,降低人对糖的敏感度,可能因此摄入过量的糖分和热量。
“健康吃冰的关键在于适度和优选。”韦琪总结,选择天然、少添加、低糖的冷饮,把握好量与度,就能在享受冰爽的同时,守护好肠胃健康。
记者:郭红宇
一审:张思渝
二审:郭瑾
三审:陈李育
启远网-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-股票免费配资搜加杠网-股票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